此网站采用了 cookies。继续浏览网站表示您同意我们的 cookies 政策。
This site uses cookies. By continuing to browse the site, you are agreeing to our use of cookies.
在伦敦乘坐地铁,你会发现,周围无论是乘车的、候车的,站着的还是坐着的,很多人手里都拿着一份报纸在阅读。《地铁报》(Metro)和《伦敦标准晚报》(London Evening Standard)是伦敦地铁乘客中最普及的读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坐地铁和读地铁报,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地铁报》(Metro)是英国联合报业集团旗下的一份免费报纸,创刊于1999年。其风格介于通俗与大报之间,但为了方便在车厢阅读,采取了小报规格。据说,联合报业前掌门人、已故的罗瑟米尔爵士在瑞典旅游时,发现该国的免费读物《斯德哥尔摩都会报》运营成本单靠广告,且第一年便获利。爵爷深受鼓舞,回到英伦后便开始筹办《Metro》。通过发行努力,《Metro》已经覆盖伦敦的12条地铁线路,273个车站大堂都有专门的免费报箱,该报已成为伦敦最有名的免费早报。
虽然是免费赠阅,内容可是一点也不含煳;无论是正经八百的国内外讯息,或是娱乐生活版,该有的评论文章,乃至于漫画与星座运势,一项也没少。想去西区看戏? 戏院清单一应俱全,通常热门的戏还有专人评论。哪里打折,大赠送,小广告里的讯息,可别轻易错过。
似乎是伦敦搭地铁的惯例:看过的人若不想带走,会将报纸留在座位上,通常是后方;也有人放在手扶电梯旁,让有兴趣的人取走。不论你多晚出门搭地铁,都可以“捡到”地铁报。
众所皆知,英国的各家报纸,各自拥有自树一格的主观立场,吸引着一群理念相同的死忠读者。然而,由于“地铁报”(Metro)以伦敦的上班族为对象,走的是都会中产阶级路线,持平而不洒狗血,没有太多耸动的标题。
除了地铁报,“伦敦标准晚报”(London Evening Standard)也是另一份免费赠阅的报纸,每天下午四点出刊,在各大地铁站分发。有时还有专人大声吆喝,卖力的派发。第一次在路上听见,还以为发生什么大事呢。
相比“Metro”, 我更喜欢伦敦标准晚报。这份报纸针对伦敦的中产阶级,针贬时事亦颇有见地,用字遣词少见俚语,对于我这样的外国人,还可当作增进英文的教材。
创立于十八世纪末,有着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原本名称是“标准晚报”(Evening Standard),为全国性的报纸。见证了大英帝国的起落,美国南北战争,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由于晚报下午才出刊,往往可以掌握住当天发生的事件,提供最新的讯息。
标准晚报原来也是收费贩售。因为互联网的兴起,报纸收益受到极大的打击。2009年,俄国大亨Lebedev购得其24%的股份,开始一系列变革: 从全国性改为“地区性”,名称加上“伦敦”(London);贩售改为免费赠阅,一周仅出刊五天,即周一至周五。或许属性与定位太雷同,再出发的“伦敦标准晚报”,导致同一集团旗下,另外两份免费报纸“London Paper” 及“London Lite”,2009年不约而同停刊。
这两天重读了美食作家韩良露的伦敦旅札,《猫时间狗日子》。不由得勾起在伦敦居住的回忆。书中林林总总趣事,意外发现我们都是“标准晚报”的支持爱好者。没读过的人不妨找机会翻翻,相信会有一番阅读的趣味。
匿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