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网站采用了 cookies。继续浏览网站表示您同意我们的 cookies 政策。
This site uses cookies. By continuing to browse the site, you are agreeing to our use of cookies.
林语堂说过: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家里装着美国的设备,再请一个中国的厨子。在英国人眼里,整天开着私人飞机环游世界的那只能叫做土豪,而每天搬个小凳子坐在自家乡间小屋里、喝喝茶晒晒太阳的,才算是上流社会的人物。真正的英国贵族骨子里都认为自己是乡绅。
在中国,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农村学子苦读十年终在城市华丽转身”的励志故事,但在英国情况恰恰相反,英国人认为生活在乡村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每个人都为能在乡下拥有一亩三分地而终身奋斗。
“英格兰就是乡村,乡村才是英格兰。”保守党政治家斯坦利·鲍德温(Stanley Baldwin)的这句话道出了所有英国人的乡村情结。这份情愫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那个年代“日不落帝国”的光辉正盛,为了扩大版图,英国四处开辟殖民地,远征军脚印遍布全球。其实当时工业革命已经接近尾声了,作为起源地的英国城镇化迅速,污染也严重,田园风光早已不复存焉。但因为战士们常年南征北战,背井离乡,情感无从寄托,记忆中只存着故土的好,所以脑海里把英国美化成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乡村。
乡愁永远是一个人内心最柔软的情感,一战时,大批印有故乡田园风光的明信片从英国寄出,交到了前线战士们的手里。看着家乡的大好河山,怎能容忍敌人随意践踏?不破楼兰终不还!一时间战士们士气大振,这效果比领导在动员大会上讲得口吐白沫好得多。于是乡村逐渐成为了所有英国人精神的伊甸园。
相比大部分普通人只能望“乡村”兴叹,那些有钱又有权的英国贵族阶层们是恨不得扎根在乡村,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尊贵身份。一些世袭贵族的子女,童年几乎都在自家的乡间大庄园或古堡里度过,他们从小就跟着长辈们学习如何骑马狩猎,管理祖业。以女王为代表的温莎家庭就是典型的英格兰乡村贵族,且不说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从小喜欢在苏格兰的庄园里骑马奔驰,就连她的儿媳凯特王妃都是在伯克郡的一所大庄园里长大。这下总算知道了吧,所谓“平民”王妃,只是相对皇室而言的,像我们普通人可能只能排得上“贱民”了。
一般来说,庄园或古堡都会配置一大片草坪或者森林,面积这么大,难道就用来骑骑马遛遛狗吗?非也。女王是最怕民众叫嚣王室浪费纳税人钱的,于是王室成员们纷纷利用闲置的空地,做起了农产品副业。白金汉宫每次宫廷宴会上的食材,都是王室自己产的,比如火鸡、蘑菇和牛奶出自温莎农场,水果来自桑德林汉姆府(Sandringham Estate),海鲜来自巴尔莫勒尔堡(Balmoral Castle)。
食物不但可以自给自足,有时还会对外销售。查尔斯王子在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买下一幢别墅后,就一心一意地当起了农民,不仅建立了一个名为“公爵之家”的有机农场,养了一百多头奶牛和食用肉牛,还创立了食品品牌“公爵原味”(Duchy Originals),明星产品就是自己庄园里种的燕麦。据说收益还很不错,每年的利润都超过100万英镑,所得全部归为查尔斯王子旗下的慈善机构。看来他也已经意识到,坐等着继承王位不是办法,还是要靠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啊。
在英国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有一半都是描写英国乡村的,乡村生活算得上是英国人最典型的场景。数不清的英国作家都曾以乡村为蓝本,来描写世间百态。
其中,最被大家熟知的就是简·奥斯汀(Jane Austen)的《傲慢与偏见》。这本书算得上是展现十九世纪初期英国乡村生活的百科全书,主线讲述的是地主家五个女儿的爱情故事,其中穿插着描绘了大自然的迷人风光和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对乡村绅士淑女们的情感观更是解剖得入木三分。不管是95年还05年的影视翻拍作品,都无所不用其极地展示着乡村的旖旎风光和迷人的风俗。
其次,侦探悬疑类的小说也热衷于把故事安排在乡村中。像英国著名的女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她开创了“乡间别墅派”,她喜欢把人物都放在乡间一座密闭的空间内,让大家彼此去猜疑,最终揭示人性。而英国经典的悬疑电影《高斯福德庄园》(Gosford Park)同样选择了乡间庄园做背景:高耸的尖屋顶、繁茂的榛子林,无名的白色野花,一群各怀鬼胎的人相聚在大庄园里。看似恬淡宁静的环境里实则暗藏杀机,还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适合来一场离奇的凶杀案?
在想展示贵族生活的作品里,一座宏伟的乡间大院或古堡更是标配。比如英剧《唐顿庄园》(Downton Abbey),背景就设定在约克郡一座虚拟的庄园里。几个身着精致戏服的主演往豪华大庄园前一站,贵气就立马显现出来了。在乡下没有几间房算什么贵族?哪怕炫富炫得像《小时代》那样,在上海市中心盖了一幢玻璃房子,也只是逼格很low的暴发户。
以前生活在庄园里,一大群仆人为你鞍前马后地服务是贵族的象征。而如今,贵族阶层慢慢地衰落,一些平民出生的名流们就开始拍着鼓鼓的钱包,纷纷加入这日渐消亡的队伍中。
1999年,自从贝克汉姆一家大笔一挥在赫特福德郡买下一幢带七个卧室的老宅子后,便带起了一波体育界、演艺圈的新贵们抢购乡间老房子的热潮。在名人“下乡”的名单里,不仅有写出了《歌剧魅影》和《猫》的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伊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还有超模克劳迪亚·希弗(Claudia Schiffer)以及奥斯卡影后凯特·温丝莱特(Kate Winslet)等。
这一群好像钱多得无处安放的社会名流们,让本来是夕阳产业的高端房地产交易市场像打鸡血一样焕发出了无限的生机,国民遗产名单上的老房子在短时间内几乎全部被卖出,而且每一幢的成交价都在百万英镑之上。精明的房地产商们也开始搞各种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比如买一栋房子,附送一片森林之类的。在这方面,利物浦球队的球员德吉布里尔·西塞(Djibril Cisse)做了笔划算的买卖。他在柴郡(Chester County)斥资200万英镑买下了一座老房子,开发商不仅送了他9英亩的土地,还顺带把贵族封号“弗罗德舍姆领主”(The Lord Of The Manor Of Frodsham)也给了他。虽然封号并没有什么卵用,可有钱人都非常乐意为这样古老的文化买单。
其实绝大多数明星只是在拙劣地模仿贵族生活的“面子”,而真正的“里子”却很少去学习。超模凯特·莫斯(Kate Moss)在“英国10大桃花源”之一的科茨沃尔德(Cotswold)购置豪宅后,就迅速把她之前整天开轰趴的生活原封不动地搬过来了:她把谷仓改成了迪厅,把派对叫做“牲口集市”。
英国乡间的庄园或古堡代表着传统和地位,不管你去了世界的哪里,它都像一份证明,证明你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但买房易,维护房子难。住进老房子的欣喜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沉重的债务压力打散。
多数庄园久经失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要在里面生活,每年除了固定的房屋维护费用,还有高昂的雕塑、壁画等艺术品特殊保护费,而且雇佣清洁工和其他安保人员也是一笔极大的开支。所以很多情况下都是买得起,养不起。一个贵族继承人曾告诫过这些乡下的名人:不要因为一时冲动买下老房子,当然,如果你缺乏耐心又挥金如土,那古宅确实是能让你改掉坏毛病的良药,但也是一剂猛药。
现在看看那些第一批下乡的明星们:小贝夫妇早已把豪宅“贝金汉宫”卖掉,转而在伦敦市中心买了新房。名模克劳迪亚·希弗的老房子因管理不善失火,大门被烧得满目疮痍,消防队员花了两个小时才把火扑灭……
这场昂贵的游戏还会持续多久?我们不得而知。
一方面是名人对老宅子热烈的追捧,一方面,真正的贵族继承人却对砸在手里的祖业叫苦不迭。英国为了减缓经济压力,他们通常把会自己的庄园对外开放,变成一个巨大的“农家乐”,游人可以在里面骑马、钓鱼、露营。或者把古堡和花园出租给婚庆公司来举办婚礼,收取租金。大多数庄园昔日高高在上的贵族气质已经荡然无存,令人唏嘘不已。
匿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