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ton】“腐国”养成记

2021/03/10 246
【Briton】“腐国”养成记

英国被称作“腐国”由来已久,但基于小编混迹腐国的感受,个人认为英国之所以被称为腐国,并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与LGBT(Lesbian,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占总人口比例相关,或是这一称呼反映了英国社会和政府对于同性恋的宽容和接受。

其实中国人称英国为“腐国”更多的是受到英国的影视作品的影响,英剧中为了增加收视率,往往加入社会上“少数人”的生活。在小编心中,英剧就是一个无比神奇的存在,即使是在拍出的有女主角的正剧中,都会让像小编这样的腐女主动将女主打成炮灰,重组男男CP。

夏洛克和华生无疑成为英剧中男男CP的典型代表,但是小编对他们不是很感冒,大约是更喜欢小鲜肉吧。对了,推荐大家去看看小编的入门英剧《梅林》,它是一部双男主的正剧,主要讲诉的是巫师梅林如何辅佐亚瑟王子成为一代明君。

虽然这部剧有设定女主角,但由于她实在是长得太惨不忍睹了(据说是扑倒导演上位的,还是一个黑人,原著中说好的漂亮的白人姑娘呢),每每有她和两个男主的戏,我就会自动跳过。对了梅林的扮演者是有“英国的胡歌”之称的科林摩根哦。

小编腐女一枚,在去英国留学之前,就对腐国的文化向往不已。一到英国更是广交朋友,和身边的英国佬混熟后,就和他们讨论过“腐国”这个称呼,但当他们第一次听到小编说这个词的时候会觉得很惊讶,有的还会露出一脸伤心的表情,深追原因后发现,原来他们认为“腐国”是对英国的鄙视,还怀疑是不是我大中华的国民认为他们国家太落后,才给了这样一个称呼。小编可是费了很多口水才解释清楚。

英国人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相对国内来说是确实比较开放,谁叫人家的女王都公开表示支持同性恋爱(并非同性结婚)。甚至为了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英国首相卡梅伦也说过“当相爱的人被法律所分开,那就应该是法律需要被修改。”反观中国大陆,同性恋仍是躲在在黑暗中,导致了很多形婚、同妻问题的出现。

同性

英国卫报在2013年曾经发布过一篇关于同性恋群体的文章,文章中引用了《金赛报告》(Kinsey Reports)中的数据,根据报告的统计结果显示目前英国的同性恋比例为1%,有1.5%的男性承认自己喜欢同性,与此同时只有0.7%的女性认为自己是同性恋,然而当被问及到是否是双性恋,有0.3%的男性认为自己有这个倾向,而女性的比率比男性要高0.2的百分点。

国际财经时报(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在2015也发布了一篇类似的文章,看完上面的统计数据后,我的天哪!小编当时都惊呆了,文章说在英国18到24岁的年轻人中,将近一半的人认为自己不是绝对的异性恋,其实当时我就默默想过,如果这些人都被掰弯了,那腐国是不是要灭岛了。

其实即使是在同性婚姻已经合法的英国,同性恋群体也还是少数,英国的同性恋朋友就曾告诉我,他们还是不敢再公众场合太过亲密,因为总有人会向他们投来异样的眼光。他们还给我分享过一个故事:有一次他们从伦敦坐火车到曼彻斯特时,对面坐了一对母子,妈妈一直不让孩子去看他们,在母子下车的时候,我朋友隐约听见小朋友说:“他们是变态吗?我可忍受不了和男人谈恋爱接吻。”

同性

另外一个中国的朋友就更让小编心痛了,他从高中开始知道自己喜欢男人,并且一直喜欢班上的一个男生,又不敢和人说,后面他和我说这事的时候都犹豫了很久,后来他在上大学时,因为和同寝室的几个室友都玩得非常好,他曾经尝试过去问他的室友:如果他是同性恋,他们能不能接受。他告诉小编五个室友中有四个人明确表示不能接受,言语中还透着对同性恋爱的厌恶,有一个想了很久才说:“如果你是,我可以接受。”然后朋友也只好打哈哈赶紧结束这个话题。

小编虽然腐,但是总体来说三官还是很正的。身边也有一些同性恋的朋友,在我看来他们中很多人都很优秀,论各方面的能力可以把小编甩出几条街,和他们接触下来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都很努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可,希望人们谈论他们时,不再是说他们是让人恶心的基佬,而是说:“哎,好可惜呀!怎么优秀的人都成gay了。”

最后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伴侣的权利,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她/他。